Stories-behind-words-loophole  

 

 

大家現在都知道防曬產品要有防曬係數標示

防曬係數表示對於紫外線防護力的強度

但這部分在台灣衛生法規管理上卻有大漏洞

以下將做簡單的說明就知道現在問題有多大

 

簡單來說防曬係數目前防UVB的SPF或是UVA的PPD或PA值

都是經由人體試驗所得到的結果

也就是要找真人實際曝曬固定劑量與操作方法的紫外線

觀察皮膚變紅及變黑的差異所訂出的標準

像是國際標準ISO 24444(SPF)及ISO 24442(PPD)就是範例

 

近年來市場上也有體外測試的防曬係數標準

但這部分並非所有國家都採用

像是美國的臨界波長(CRITICAL WAVELENGTH)或是

英國的BOOTS 星級評等以及ISO 24443就是相關範例

但這部分的規範都是UVA檢測的部分*

至於UVB防曬係數的部分法規上並沒有承認體外測試方式

 

今年初做的防曬係數研究發現

http://skindocchiu.pixnet.net/blog/post/89932007
市場上有些防曬的效果跟實際標示有很大的差距

後來才發現原來台灣市場上有不少防曬產品

其防曬係數的標示方式跟國際標準是不同的

 

因為防曬係數的人體測試費時又耗錢

台灣也沒有什麼單位專門做這樣的測試

所以很多廠商就以體外機器檢測的結果取代人體測試

這樣發現會造成很多防曬係數灌水的狀況

簡單說如果產品的防曬係數是SPF 100(體外測試)的話

實際做人體測試可能其實際上SPF只有30

而廠商就把SPF100當做產品防曬係數標示

所以很多標示SPF50+的產品

實際上的防曬強度並沒有這麼高

 

加上台灣衛生單位並沒有要求廠商

其防曬係數一定要執行人體測試

而且產品標示也沒有規定要說明

其防曬係數是經由何種測定方式所得

實際上是人體測試所得還是體外機器測試所得

於是很多台灣生產製造的防曬品

並沒有符合國際上防曬品的標示慣例

 

目前看起來歐洲、日本及美國大廠製造的產品

比較有符合相關國際法規的標準

而這標準在台灣製造的產品卻是個大漏洞

真的希望衛生單位可以及早重視這問題

不然防曬產品對於消費者的保障根本就只是僅供參考

最後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話對大家都沒有好結果

 

 

 

*UVA防曬係數檢測標準

abbildung_06_520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indoc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