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基會在2017-06-07
於官網上發表了「夏日炎炎 擦防曬乳拒當黑炭?
6件樣品SPF測試結果低於商品標示值」的文章
其中有不少專業謬誤的地方需要改正
藉此勘誤相關內容希望讓大家可以了解正確資訊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1.原稿
說明:
用EWG的成分危險性來評估產品整體安全性
是很容易產生以偏概全的狀況
而且無法這樣就可以判斷產品是否真正安全
這部分先前在部落格文章中有提過可以參考看看
http://skindocchiu.pixnet.net/blog/post/340133922
2.原稿:
說明:
UVA的部份是95% 不是 5%
UVA-1是340~400 nm
UVA-2是320~340 nm
3.原稿:
說明:
歐盟的標示方法如下圖所示
並非只有簡化成15、30、50、50+四種標示
「3~」刪除
中國大陸目前最新規範上限也是50+
美國最新防曬規範已經沒有沿用星號來標示UVA的防曬強度
應該說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是日系防曬標示
之後接一到四個+號;歐系防曬標示是PPD後面接數字
4.原稿:
說明:
就是因為這樣國際間目前SPF數值取得還是建議使用人體測試
我的想法是第三方單位檢測防曬產品效能
還是測試星號(防曬平均度)及臨界波長(防曬廣度)即可
因為體外SPF的檢測數值跟實際人體檢測數值差異常會很大
相關報告如下文章
http://skindocchiu.pixnet.net/blog/post/194911642
臨界波長是測量吸收度不是穿透度
≧ 370nm是目前法規標準
有達到才能標示寬頻(Broad spectrum)防曬效力
此外臨界波長跟透光度低於5%是無關的
5.原稿:
說明:
星號的標示代表防曬對於UVA及UVB的吸收平均度差異並非穿透度
星號越多就表示防曬越平均
跟PA +號的意義不同兩者無法互換
目前建議使用3顆星以上的防曬品;2顆星以下防護效力不良
防曬相關議題很重要也很專業
建議相關人員或單位想講就要講正確的不然就真的不要亂講
之後造成誤解或迷思會更麻煩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消基會新聞稿原稿